暑期创作大赛泽巨配资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彻底打败了商朝的军队。商朝当时的军队有七十万,而周军仅有三万,然而周军凭借出色的战术和英勇的士气,成功击败了商军,使其溃不成军。商纣王听闻大军覆没,仓皇登上鹿台,身着宝玉,投火自焚而死。战胜后,周武王率军进入商都,找到了商纣王的尸体,亲自从车上射了三箭,然后下车用自己的剑刺向尸体,最后用黄钺砍下商纣王的头颅,并高高悬挂在大白旗上。
不仅如此,周武王还发现了商纣王的两个小妾尸体,她们都因绝望上吊自杀。对于她们的尸体,周武王同样射箭三次,用剑刺击,最后用玄钺砍下她们的头颅,挂在小白旗上。做完这一切后,周武王才从商都离开,返回军营。
《史记·周本纪》中有记载:“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展开剩余74%那周武王为什么要做出这些看似过于极端的举动?商纣王已经死了,这样的行为是否显得多余,甚至有些画蛇添足?实际上,周武王的这些行为并非单纯的暴力表现泽巨配资,而是包含着深刻的仪式意义。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周武王讨伐商朝的根本原因。周武王联合了所有愿意反对商朝的诸侯,在攻打商朝之前,他曾发布过一篇震撼的《太誓》。在这篇檄文中,周武王明确指出商纣王的暴行,称其“听信妻妾之言,自绝于上天,违背日、月、北斗的运行”,并表示他将恭敬地执行天命,讨伐商纣王。
古人对天命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的思维方式。在周武王看来,国家的重大事务,尤其是战争,必须得到天命的支持。《史记》中的甲骨文、金文等记录了大量关于祭祀和战争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占卜来揣测天意,决定是否发动战争。周武王通过一系列的言辞表达,认为商纣王的罪行已经违背了天意,因此上天决定废除商朝,支持周朝的崛起。
汉武帝时期的《泰誓》也曾提到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正当理由,认为商纣王已经超过了夏桀的恶行,伤害了忠良的大臣,杀戮忠诚的辅佐,最终为民众所不容,天命应当转移。周武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宣言来为自己的行动提供了天命的依据。
从这些背景出发,再来看周武王在商纣王尸体上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周武王的三箭、剑刺和黄钺砍头,并非单纯的复仇,而是象征着通过战争正义击败邪恶的过程。在周武王看来,这一切仪式性行为标志着商朝的彻底失败,也代表着天命的完成。
而且,钺作为一种古代的礼仪兵器,不同于战场上的刀剑,它更具象征意义。钺不仅是权力的象征,还是君主的专属礼仪兵器。黄钺和玄钺的不同,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等级的象征——黄钺砍掉商纣王的头,代表着对最高权力的彻底否定,而玄钺砍下的妃子首级则相对低一级,表明了等级差异。这些行为中的每一步都表达了周武王的胜利和天命的执行。
第二天,周武王开始清理战后的局面,举行祭祀和分封功臣的仪式。百名士兵举着飘带的旗帜,武王的弟弟叔振铎驾车随行,周公旦和毕公分别持钺,散宜生、太颠和闳夭则持剑保护武王。整个仪式庄重而肃穆,象征着周朝的复兴与商朝的彻底覆灭。
祭祀结束后,周武王在社庙南面举行了分封仪式。最终,周武王和他的部下回到周朝的都城丰镐,正式宣告了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崛起。这场从牧野之战到商朝灭亡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政治的胜利泽巨配资,更是周武王通过一系列仪式和象征性的行为向天下宣布了天命的转移。
发布于:天津市N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